一、学院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以下简称“中白学院”)是大连理工大学配合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全面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国际化水平、构建“双一流”的重大举措,是在中白两国教育部共同批准下开展“本-硕-博”多层次联合培养的第一个国际合作办学机构。

中白学院于2017年3月29日正式成立,2021年增设硕博层次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学院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整合中白两国优质教育资源,拥有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团队,采用国际领先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技术创新、服务产业、服务经济为导向,有针对性培养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专业人才。
二、专业设置
本科: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硕士:凝聚态物理、光学工程、工程力学
博士:力学、物理学、光学工程、应用数学、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

三、办学特色
中白学院组建了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团队,全部专业课师资均由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工程力学系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选派,所有教师全部具备全英文授课的能力和水平。学院还与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建专门针对理工科国际教育的特色英语强化课程。

双学籍管理。学生入学后,同时拥有大连理工大学和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学籍,并在两国教育部注册。
全英文教学。中白学院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由双方联合制定,三分之一以上专业核心课程由国外专家讲授,同时聘请大连理工大学 教师担任双主讲。
双导师制。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中白双导师对“毕业论文”和“大创项目”进行指导。
零基础学习俄语。学生入学后从零基础开始学习俄语,由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教师进行语言教学。
四、国际视野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学院(简称白中学院)是两校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于白俄罗斯共和国境内联合建立的首个国际学院。学院于2019年正式成立,并于同年开始招生。目前本科阶段招生专业有:物理学、力学数学建模和世界经济三个专业。

为积极推动中白合作办学工作,促进两国青年学子互动交流,吸引更多白俄优秀学生赴华参与短期学习交流,加深中白两校师生间的“同窗友情”,学院每年会组织中白两院学子“同班学习、协同创新、互动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与此同时,学院设立国际交流基金,支持学生开展长短期国际交流访学及海外实习实践。

自2020年起,学院连续两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已有33名同学通过该项目,在本科毕业后继续到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进行硕士研究生深造。同时,两校学子联合参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大学生研讨会、中白青年学者研讨会,联合组队参加世界大学生力学竞赛等学术活动和赛事,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了1金2银2铜的好成绩(辽宁省国际赛道首金)。

双方间的自由交流互动,不仅让两校学生深度体验到国际联合培养的独特氛围,更帮助学生开阔了眼界,锻炼了跨文化交际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五、科研平台
在中白两校的合作中,一直非常注重加强教学与科研合作的协同发展,推行“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双促进模式。“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科研创新中心”(简称“中白科创中心”)经2018年和2022年两次中白政府间合作委员会科技分委会讨论,纳入两国科技合作重点支持计划的项目;2019年6月由中白两校校长共同揭牌成立。中白科创中心深入开展计算力学与工程科学、重大工程和工业装备结构、重型汽车结构分析、微纳卫星与先进推进技术、光电仪器与系统、等离子体物理、量子物理和纳米物理7个研究方向的科研合作,组建各方向国际化创新团队,定期组织开展科研对接研讨会、专题学术报告以及国际学术会议,加强青年学者间的教学科研合作。

在中白科创中心的基础上,2020年5月获批了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2022年由大连市科协批准成立中白引智基地,并获批2个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2023年6月双方正式签署《关于建立“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合作意向书》,并由辽宁省科技厅推荐向两国科技部提交了成立中白“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申请。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双方携手努力,将“中白科创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科研创新中心,成为中白两国有效的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经济建设的沟通桥梁和合作平台。2024年,科技部批准建设中国-白俄罗斯工业装备与仪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六、实习基地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搭建了以“中白科研创新中心”为依托的中外教师创新发展平台、以中白“巨石”工业园为代表的国际实习实训基地。2018年7月、2019年5月,学院两次访问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和华为-白俄罗斯公司,签署合作协议;2024年11月,中白两校代表团访问了中白工业园,并与中航工业、中联重工等8家园区的著名企业代表进行了会谈,中白两院-中白工业园实习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推动人才培养与科技合作。

七、学院成果
1. 获奖情况

荣获2022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荣获2021年大连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荣获2020年大连理工大学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2. 立项情况
立项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立项部门 |
2023 | 中白乌理工科国际化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项目 | CSC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 国家留学基金委 |
2022 | 中白海智工作基地 | 海智工作基地 | 大连市科协 |
2022 | 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电子和非线性光学研究 | 高端外专引智项目 | 国家外国专家局 |
2023 | 任意形态颗粒材料的高性能离散元方法应用 | NSFC-BRFFR中白合作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白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 |
2023 | 微纳卫星用射频离子推进器在轨性能研究 | NSFC-BRFFR中白合作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白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 |
2021 | 后疫情时代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合作的新趋势和新挑战 | 外国专家服务司“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 | 科技部 |
2021 | 中白装备结构及材料性能的技术合作引智项目 | 高端外专引智项目 | 国家外国专家局 |
2020 | 中白乌工科国际化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项目 | CSC促进与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 国家留学基金委 |
2019 |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白两国战略合作的 互补性与可行性研究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111计划2.0)“一带一路”教科文卫引智计划 | 科技部 |
2019 | 中白合作办学中“同窗友情”育成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 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 | 教育部 |
2019 | 面向先进工业装备的应用力学国际人才培养项目 | CSC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 国家留学基金委 |
3. 学子风采
学院自成立以来,人才培养效果显著,本科生获得学科竞赛奖项133项,256人次;其中国际级竞赛奖项56人次、国家级竞赛奖项105人次、省校级竞赛奖项95人次。包括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一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2023年“中创杯”全国创新工程大赛金奖(学生组唯一金奖)、2025年辽宁省大学生理论力学竞赛个人一等奖等荣誉奖项。另有2人获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学生标兵(每年全校仅10人)。

八、毕业去向
近8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多人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及大连理工大学等攻读研究生;超过30%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学院出国读研比例约为 20%,境外留学高校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此外,约15%的毕业生选择在科研院所、建筑工程、装备制造、通信服务等行业就业,其中包括上海电气集团、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等知名企业。

2025年,学院迎来首届毕业硕士研究生,超过30%的学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近70%的学生签约知名企业或入选定向选调生。

九、社会影响力
学院成立以来,受到中白两国大学高度关注,白俄罗斯前副总理、前教育部长和先后两任驻华大使多次访问大连理工大学。国内外多家主流媒体对中白国际合作办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多次的新闻报道,在两国联合开展国际化理工科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和应用推广价值。

2022年10月,学院当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主席单位,并于2024年获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TOP20)。

欢迎2025级新生加入大连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联合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