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建筑与艺术学院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建校初期大连工学院土木系建筑工程专业组,1983年学校向教育部申报重建建筑学专业,很快得到批准,于1984年10月正式成立建筑工程系。2002年,学校批准成立建筑与艺术学院。2009年成立城市规划系,2011年成立工业设计系。学院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等6个本科专业,均为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其中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5个专业先后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以优秀成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在学科评估中位列B档(全国11-15位次)。学院拥有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筑学、城乡规划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均为省一流学科;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设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和建筑、城乡规划、艺术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以建筑学为龙头、兼顾工程技术与人文艺术的多学科专业平台。
二、学院构成
目前,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强,骨干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著名大学。
学院教职工总数为113人,其中专任教师92人(正高24、副高48、讲师20),博士后4人,实验技术人员2人,机关工作人员6人,学生辅导员(本、研)7人。
下设建筑系、城市规划系、工业设计系、艺术系四个系,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6个专业。
三、实验室和平台
学院实验教学依托两个实验中心完成,包括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共设16个实验室。总使用面积1514㎡,设备数量1166台件,设备总值1709万元,开设实验项目数64项,年均实验57000人时数。
四、国际交流
本学院治学态度严谨,学风端正。教育工作以培养人才为根本,强调研究型教学方法,并致力于开拓国际化的教育新路径。依托大连理工大学作为双一流高校的平台优势,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学院始终将学生的国际交流活动置于重要位置,与日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众多知名高校保持着密切的教学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众多本科生被选派至国内外知名学府进行交换学习。学院与罗马大学建筑学院、米兰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签订了正式的院际合作与交流协议。此外,学院还组织了“国际设计工作坊”等教学活动和出国出境项目,约有30%的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了出国出境交流的机会,这一比例在全国同类专业中位居前列。

五、学生成长
建艺学子以“健康、活力、卓越”为精神坐标,以“建指高峰,艺览霓岚”为追求,在校级赛事中屡创佳绩:乒乓球赛B组摘得季军;刘长春运动会上,长绳比赛获小组第二,田赛径赛多点开花;“精英杯”男篮鏖战亚军,“校庆杯”足球首夺超级组冠军;峰岚杯云霓组一等奖、啦啦操与体育舞蹈双料二等奖、华尔兹校级三等奖。
以“学术为柱,创新为梁”,打造多维成长平台,举办跨学科讲座5场,新老生交流会促成薪火相传;“纵横杯”演讲赛参与度跻身全校前列;“攀登杯”联合建工学院举办院赛,27支团队斩获校级一二三等奖各1项;国创赛事获银奖2项,实现量质双升。牵头13校“建信如唔”构建互助网络;“凌工睿言”提案大赛推动治理共商;迎新季“爱心矿泉水”传递温情;更全程保障“攀登杯”赛事运营,以精细化服务护航学子成长。
建筑与艺术学院始终将实践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打造“青鸟团队”“星火传扬”等特色实践平台,全方位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以公益支教为载体,让学生在400课时的教学实践中锤炼责任担当;通过红色寻访、非遗调研等活动,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两支团队累计建立2个校地实践基地,形成3套高质量调研报告,获得4项国家级荣誉,实践成果被中国青年网等主流媒体报道,总浏览量突破40万次。
学院品牌活动如迎新晚会、草坪音乐节、银杏文化周等持续升级——摄影大赛定格秋色,诗朗会咏叹金秋,速写活动以艺术对话自然,构建起"美育+实践"的特色文化生态。 我们秉持"全面发展、多元成才"理念,持续深化本研一体化改革,让每个重要时刻都镌刻建艺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