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
新生报到
     院系风采 
    |
     书院介绍 
    |
     本科生报到 
    |
     研究生报到 
院系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院系风采>>正文
【物理学院】热烈欢迎2025级新同学!
2025-06-26 18:34     (点击: )

    一、与祖国同龄 院士的摇篮

1.学院概况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前身是大连大学工学院应用物理系,始建于1949年,与共和国同龄,是当时首设的9个院系之一。首任系主任是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先生。建系以来,物理学院培养了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其中包括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研制者王之江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前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佳洱院士,电子显微学专家姚骏恩院士,冰川物理和冻土热力学专家丁德文院士等。


2.专业介绍

现有物理学一级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下设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光学5个二级学科。等离子体物理为国家重点学科,理论物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物理学科入选辽宁省重点建设一流学科,物理学科的ESI国际排名长期保持全球前1%。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建设专业,辽宁省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019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202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2021年入选“拔尖计划2.0”;2022年,应用物理专业在辽宁省专业评估中获评5星专业。

3.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1人,其中教授47人、副教授58人。师资队伍中长江学者2人、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1人、青年千人2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4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海外优青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人、“兴辽英才计划”7人、辽宁省教学名师3人、“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奖7人、全国五四青年1人。

4.科研平台

设有大学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磁约束聚变研究中心(大连分部)、物理与光电实验教学中心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中心、光物理与纳米科学中心、理论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与能源材料研究所、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

依托一流学科建设,学院承担国家ITER计划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纵向课题百余项,年均科研项目经费约5000万元,获省部级自然科学奖8项。在《Science》、PRL、PRX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SCI论文年均200余篇。

二、强化发展指导,固人才之本

1.学风建设

学院一直以“品德为根本、学习是王道、能力做保证”作为育人理念,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积极探索“一制三化”(一制:导师制;三化: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积极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做实、做细、做深,突出学院高师生比的优势,积极推进青年科学家与本科生“一对一,共成长”,实现入党启蒙、培养计划、专业发展、科创实践等学生成长中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培养。

2025年度获评“大连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团委书记”;2024年度获评“大连理工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团员标兵”;2023年度获评辽宁省优秀大学生党员标兵;十年八获“校优良学风标兵班”,连续10年荣获大连理工大学“优良学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交流合作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学院已与比利时根特大学、英国杜伦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水平学校签订了长期协议,通过“2+2”“3+2”模式联合培养本科生。

启动“拔尖人才”科研训练营,打造“五个一”实习实践模式,共派出学生34人赴北京物理所、上海技物所、兰州近物所开展实习实践。

三、立足特色,提升育人质量

1.学生活动

依托团委学生会,打造了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等工作平台。此外邀请领军人物、知名学者开展高水平品牌项目“大珩讲坛”,建立“大师领航、经验导航、塑造启航”的分类体系。以学院科普社团为依托,与大连科技馆达成合作,以科普助力物理科创能力。

依托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两中心,以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物理竞赛两个全国赛事为核心,大力培育本科生科创实力。学生分别在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挑战杯”“攀登杯”“创青春”、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再创新高。2024年度,物理学院获得挑战杯国家级金奖、“揭榜挂帅”专项赛特等奖,近五年,校级以上科创类奖项379项。

2.育人成效

物理学院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以升学为主,2025届本科生国内升学率达到77%,全口径深造率达到80%。深造院校包括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研究生毕业生国内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教育单位、科研设计单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有关的企业。从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工作,也可从事教学工作。

学院知名校友

王晓钢(1978):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王英俭(1980):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党委书记

唐希勇(1986):北京图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1986):北京联星科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8):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4):小米集团,北京原野科技有限公司,原副总裁,经理、执行董事

温书豪(2000):晶泰科技,董事长

(2000):安世半导体中国研究院院长

(2003):北京多点在线科技有限公司(NOX),董事长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物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