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新材料+、智能+、新能源+”等前沿领域,着力发展高性能材料及结构智能化设计与制备、电子信息材料、能源材料与智能器件等新兴学科方向,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理论基础扎实和科研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学科实力强劲,位列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世界排名前千分之一。材料学院三个本科专业均为“双万计划”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均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科研实力--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材料学科发展前沿,与时代大发展、国家大战略同频共振,创造了多个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研究成果。作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瞄准核电站的“心脏”——核主泵的制造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核主泵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加工和检测等系列研究,解决了核主泵研制的瓶颈问题,相关成果支撑了“国核一号”和“华龙一号”自主化和国产化,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奖、辽宁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等。
华龙一号
学院研发了“高强高导铜铬锆合金的非真空连续电磁制备技术”,其生产的高铁接触线应用于京沪高铁,成功实现与时速400公里受电弓的完美接触摩擦,此项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京沪高铁
学院研发的低功率脉冲激光诱导增强电弧焊接技术,获得了激光+电弧1+1>2的焊接效果,自主研发的自动化柔性焊接设备在沈飞、中船重工等诸多企业应用,相关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辽宁省先进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关于电子制造微互连材料及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成功解决了无铅化、微型化发展趋势下高端芯片电子封装面临的技术难题,助力中国制造从大国走向强国。
中国“芯”
在材料学院这样的科研成果还有很多,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和突破具有强大的牵引作用和头部效应,可以带动整个国家新兴产业的崛起。近年来学院承担多项国家 973/863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4项。
--师资力量--
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1949年建校时成立的冶金工程系,主任为我国著名材料专家郭可讱教授;2005年,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一任院长为闻立时院士。材料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2人,其中教授4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3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青年人才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2人,国家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宝钢教育奖获得者3人。
--学科和科研平台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1个一级学科和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是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作为辽宁重大装备制造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主要支撑单位之一,学院拥有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太阳能光伏系统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凝固控制与数字化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能源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2个辽宁省工程中心(辽宁省激光3D打印装备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高熵合金材料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具备司法鉴定中心(微量物证)、分析测试中心等重要职能。先进的教学和科研平台为培养有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科研素 养的专门人才提供了强大保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着力发展高性能材料及结构智能化设计与制备、电子信息材料、能源材料与智能器件等新兴学科方向,涉及航空航天材料(吸波隐身材料、新型海洋材料)、电子信息材料(高端芯片制造、新型光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端医疗器械、新型人工器官)、高性能合金以及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本科生可以和研究生一道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兴趣,夯实基础。
--专业介绍--
学院本科专业有:金属材料工程、功能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辽宁省首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目前设有两个专业方向:金属材料工程和金属材料工程(无损检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辽宁省本科示范性专业”。2010年在全国第一个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功能材料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型产业相关专业,第七批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在国内功能材料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
--人才培养特色--
材料类(新工科拔尖班):班级 30人,满足基本条件,100%本硕博贯通培养,小班式、精英化人才培养模式,导师一对一指导。
金属材料工程(中日精英班):小班授课,一班一策、高保研班型,超1/3学生获得保研资格,配备本科生导师,一对一指导。中日联合培养,每年选派1/3优秀学子与东京工业大学开展“3+2”联合培养(通过日语N1),满足毕业要求,可获两校学士学位证书。依托同窗友情计划、日本“樱花科技计划“新材料”研学项目等,优先安排中日精英班学生留学及国际交流。
学院师生赴日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师生交流研讨
郭可讱实验班:“材料+微电子”交叉学科培养模式,培养电子信息材料领域拔尖人才,配备教授团队全程指导,100%参与科研竞赛及学术交流,满足条件可本硕贯通培养,毕业授予“郭可讱荣誉学位”。
此外,学院重视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东京工业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开展联合办学合作,每年组织国际长短期交流、学术研讨等项目。
材料本科生赴德国开展“新材料”德国研学项目
--育人成果--
立足学科特点,学院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材料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秉承“小而精”的培养理念,提出“选材料、读材料、爱材料、成材料”的成才口号,在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收获累累硕果。学院近年来产生多位校优秀大学生标兵、自立自强标兵,校优良学风标兵班,以上荣誉全校每年仅10个名额。材料学子连续三年作为学校唯一候选人获得大连市优秀学生标兵荣誉。迄今,已有十余位校友获评大连理工大学杰出校友、校友年度人物,他们当中有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性的包括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侨联主席万立骏院士,有任职于东京工业大学、最早的在日华人教授史蹟教授;有商业翘楚、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等,还有13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奋战在各大高校科研院所一线。
富岗教育基金颁奖典礼现场
学院校友纷纷反哺母校,设立各类奖学金。2023年学院正在执行的奖助学金项目8个,总计300余万元。2024年新增奖助学金捐赠项目5个,金额达253万元。以学院退休教授王富岗牵头设立的富岗教育基金、“家祥”“俊秀”等校友学生发展资助项目,富创奖助学金(沈阳富创精密设备捐赠)等,用于奖励、资助材料学子,其中包括资助学生海外访学等高端资助项目。
--高质量就业发展--
长江后浪推前浪。过硬的专业知识、优秀的综合素质、踏实稳重的工作作风使得材料学院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近年来学院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位于全校前列,研究生就业率连年100%,本科生就业率98%以上。2024届本科毕业生保研率高达28%。近年来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约占55%,国外深造约占10%,知名单位就业约占33%。“大工材料”成为学生走出校门后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领域有:新材料、航天航空、半导体、生物医用材料、核工业、轨道交通、汽车电子、信息通信等。毕业生就业单位包括中国航天科工、中国航天科技、中航工业集团、中国一汽、中国一重、中车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华为、中兴、腾讯、大疆、宁德时代、比亚迪、英特尔、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等。
国内升学方面,毕业生主要赴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国(境)外深造方面,毕业生主要前往东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英国 曼彻斯特大学、加州理工大学、德国亚探工业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康奈尔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高校继续学习。
欢迎2024级新生加入大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